《美國觀察》近日,“熔斷”、“暴跌”成了全球股市都避不開的關鍵詞。美股歷史上總共
《美國觀察》
近日,“熔斷”、“暴跌”成了全球股市都避不開的關鍵詞。美股歷史上總共就三次熔斷,其中兩次竟然都是在過去一周里發生的。就連見多識廣的巴菲特都直說“我活了89年才有這樣的經歷”,如此暴跌實為罕見。
美股為何出現“活久見”的暴跌?走出去智庫(CGGT)認為,疫情之下無“完卵”,這可以從美國航空業和醫藥業進行比較分析。普遍認為,疫情利空航空業、利多醫藥業,然而近日美國FDA發文稱,中國部分醫藥行業廠商由于用工短缺而無法全面復工,導致對中國原料藥依賴嚴重的部分藥品供應告急。
此次疫情對美國航空業和醫藥業造成了哪些影響?走出去智庫(CGGT)推出新一期《美國觀察》,由孔聞崢在美國為您提供前沿的資訊分析。
要 點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根據航空業數據平臺Cirium,美國與歐洲大陸之間每天有約560架航班起落。也就是說,美國“禁歐令”實施的30天中,可能受到影響總航班數將達到1萬7000架,涉及旅客480萬人。
2、美國媒體AXIOS則援引FDA內部人士2月底的消息指出,如果中國的疫情繼續發展,那么有大約150種處方藥將可能面臨短缺。
3、無論是全球航空業遭遇的“寒冬”,還是美國藥品行業出現的缺口,都是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才會出現的世界性問題。
正? 文
過去幾天,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擴散,在世界金融市場中掀起了巨浪。美股一周之內兩次觸發熔斷機制,周四道指與標普500指數都經歷1987年股災以來最糟的一天。據統計,超過十個國家的金融市場觸發了熔斷機制,甚至連一向有“避險”屬性的美國國債、黃金等資產也沒抗住這一輪下跌。
在特朗普周三晚上發表完針對新冠疫情的電視講話后,第二天美股就暴跌,反映了市場對特朗普政府應對措施的不滿——他并未提出具體且立即可行的政策支持美國企業和公司,所提到的各種免稅計劃也僅僅是“向國會遞交提案”的程度,但是國會直到周四下午前,都保持著下周將休會的決定,難怪市場相當恐慌。
在這一輪暴跌中,航空公司的表現尤為讓人揪心。以過去三個月的情況來看,美國主要的航空公司之一美聯航,跌幅超過大盤兩倍有余,其他航空公司也不遑多讓。而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受影響的行業也不止于此,在疫情期間讓人們看好的醫藥業也成為了“重災區”。
△美聯航(藍線)即使與道指(紅線)相比,過去三個月的表現也無疑是災難性的
多重打擊下的全球航空業
來自政府的旅游禁令、大量取消的大型會議與活動、公司紛紛出臺的出差政策變動,這些無不打擊著全球航空業。在上周的一份分析報告中,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已經預測,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將給航空業帶來高達1130億美元的損失。
隨著疫情的發酵,航空業的“重災區”從亞太地區擴散到了全球。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中,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及周邊國家,歐洲的意大利、法國、德國等周邊國家,中東的伊朗、伊拉克等周邊國家,這三個區域的客運量都會遭受超過20%的下跌;北美地區也將承受約10%的下跌。
美聯航上月的一份公開文件顯示,近期該公司飛往中國的航線需求下跌100%,飛往亞太其余地區的航線需求也下跌75%,這兩條航線分別占到2020年美聯航總載客量的5%和10%。這周美聯航進一步決定,將取消4月10%的國內航線和20%的國際航線。美國的另一家主要航空公司美國航空也決定取消34%的國際航線。
上周,航空業更是出現了第一例“傷亡”——英國著名廉價航空公司Flybe進入破產管理程序。此前,Flybe已在破產邊緣掙扎數年,年初,英國政府與其股東維珍航空也曾設法挽救這個運營著英國近五分之二國內航班的公司。但是最終,Flybe還是沒能抗住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暴跌高達50%航班需求量的影響。
需求量暴跌的背后,是從政府到公司和個人對出行越加謹慎的態度。
從2月對中國采取旅行限制開始,美國政府已經將旅行禁令擴展到了伊朗和歐洲。其中,僅本周最新出臺的30天歐洲旅行禁令,就會影響到運營歐美間航線的接近40家航空公司。根據航空業數據平臺Cirium,美國與歐洲大陸之間每天有約560架航班起落。也就是說,禁令實施的30天中,可能受到影響總航班數將達到1萬7000架,涉及旅客480萬人。
同時,大量國際公司選擇出臺新規限制員工出差,大批國際會議、音樂節等活動也因此取消。全球商業旅行行業協會GBTA本周的調查顯示,超過40%的公司已經取消了所有國際會議,86%相關服務提供商指出疫情會帶來不小的經濟影響。整體來說,全球商旅業將損失超過八千億美元,占全年預期收入的54%。
對航空公司來說,如美國-歐洲的跨國航線吸引著大批的商務艙用戶,他們構成了重要的收入來源;大量國際、國內航線的調整,也意味著航空公司需要對本公司的機型進行重新調配。例如維珍航空,就突然提前了退休旗下所有A340-600s型客機的計劃——據航空業媒體FlightGlobal報道,該航空原本預計等到今年10月再中止該型號客機的使用。并且,當前大多數航空公司都減免了乘客因疫情而退換機票的費用。美國交通部的數據表明,2019年前三季度,美國的航空公司僅退換機票的收入就超過21億美元。
這些因素綜合考慮,有足夠的現金流就成了當前航空公司能度過難關的關鍵。因此,對于一些規模較小、或者是Flybe一類的廉價航空,這次疫情更有可能是滅頂之災。如歐洲的挪威航空公司,作為一個平時現金流就并不充裕的航空,本次已經宣布將取消4000架航班、裁員50%,已經進入了一場“生存戰”。
因此,一些業內人士將這次疫情看作是航空業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大危機。包括美國西南航空CEO在內的專家甚至將此次危機與“9·11事件”相提并論,因為導致航空業需求驟降的并非是經濟原因,而更多的是乘客們對于出行、對于乘飛機的恐懼心理。“9·11事件”后的兩個月,美國航空業需求下降了40%;而最近一周,美聯航的國內預定量下滑了70%。
為了盡量減少損失,一些航空采取了裁員、要求員工無薪休假、暫停招募新員工等方式。同時出于當前行業內極大的不確定性,美聯航、新西蘭航空、維珍澳大利亞航空等多家公司都選擇撤消或暫緩發布其2020年全年業績預測,即是如此,美國各航空公司在過去一個月的股價也普遍下跌超過50%。即將在五月上任的美聯航新總裁認為,整個航空業可能要花上一年半才能完全恢復到疫情發生之前的需求量。
美國醫藥行業的“中國問題”
2月底,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首次報告了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問題,導致一種人類用藥短缺的情況。FDA的報告顯示,由于制造這種藥品所需的某種活性藥物成分的生產出現了停滯,該藥物的生產也出現了缺口。美國媒體AXIOS則援引FDA內部人士2月底的消息,指出如果中國的疫情繼續發展,那么有大約150種處方藥將可能面臨短缺。
新冠肺炎的傳播再一次掀起了美國對“美國制造”和全球供應鏈的討論。這其中,“美國醫藥行業是否過度依賴中國等其他國家”又成為了一個核心問題。
根據FDA去年的報告,2018年中國是美國藥品及生物制品的第二大出口國,占到美國總進口額的13.4%。這其中,成品藥占到大多數,同時也有活性藥物成分(API)和動物用藥。而且,中國醫藥公司在美國的抗生素和維生素市場上都有超過90%的占有率。
讓美國政府比較憂慮的,是中國出口在過去十年中的增長趨勢:由于制藥企業傾向于性價比更高的選擇、以及中國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工廠為美國市場提供API的占比呈現著上升的趨勢。上個月,FDA在調查了180家藥企后,就發現有20種藥品完全依賴于中國提供的API。而且FDA也在去年的國會聽證會中承認,它并不能完全掌握美國市場上流通的藥品中使用中國產API的具體數據。也就是說,FDA可能還低估了中國對美國醫藥供應鏈的影響。
△中國目前掌握著全球13%的API生產設施 圖片來源:FDA
而且,中國也只是美國藥品生產全球化體系的一個部分。就FDA掌握的數據,可以為美國市場上370種位列“世衛組織基本藥物清單”的藥品提供API的一千多家工廠中,只有21%來自美國,其余都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見下圖)。這其中,只有一、兩家工廠生產環丙沙星和強力霉素(用于醫治炭疽和鼠疫,被美國認為是醫療防護措施Medical Countermeasures中的重要藥物)所需的API,遠少于中國及世界其他國家;防治生物威脅的藥品也面對著同樣的狀況。
這其中,印度是中國之外,美國醫藥行業的另一個大問題——中國與印度共同提供了美國市場上80%的API。于是,當新冠疫情之下,印度決定暫停出口26種藥物和原料時,美國也感到了緊張。
由于中國和印度醫藥行業間的緊密聯系,事實上這個“印度問題”的核心也是“中國問題”。一份2017年的報告顯示,印度70%-75%的API來自于中國。追根溯源,中國是美國藥品供應鏈上絕對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注意。據紐約時報消息,特朗普政府或將在近期發布一份行政令,禁止美國政府機構購買外國生產的藥品、口罩、呼吸機等醫療用品,希望可以借此增加美國醫藥企業將生產轉回國內的積極性——如果簽發,它將同特朗普任期內的關稅等其他類似政令一樣,成為又一個以更低的成本效率換取“美國制造”的例子。
無論是全球航空業遭遇的“寒冬”,還是美國藥品行業出現的缺口,都是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才會出現的世界性問題。目前,有75%的美國公司都表示,自己的供應鏈受到了影響。盡管已經成為“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疫情是全球的議題,在很多國家原本就出現了保護主義傾向的時代背景下,仍然不能低估它在未來對全球化趨勢產生的破壞力。
資料來源:
走出去智庫(CGGT)合作伙伴——財新EMIS數據庫(原歐洲貨幣旗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美國疾控中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醫院協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紐約時報
作者簡介
NANCY KONG(孔聞崢)
美國西北大學傳媒學院碩士。本科畢業于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獲得經濟學和傳媒學雙學位,專司財經報道和經濟研究,是走出去智庫(CGGT)北美研究團隊的重要成員。
欄目簡介
《美國觀察》主要聚焦關系中國企業走出去、特別是中美經貿的財經熱點,掃描全球各大權威媒體的報道及評論,深入挖掘和闡明事件的因果關系以揭示其實質和意義,幫助廣大讀者建立立體的觀察視角,追蹤和探索事件的發展趨勢及影響。
延展閱讀
美國觀察 | 治大于防:美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不同策略
美國觀察 | 應對新冠疫情,美國為何能“可防可控”?
美國觀察 | 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最大貢獻是什么?
美國觀察 | 美伊沖突與中國:
中東問題才是美國“國民級”外交議題
美國觀察 | 貿易戰尚未熄火,2020年中美科技冷戰將愈演愈烈
◆?◆?◆ ?◆?◆
走出去智庫(CGGT)主導研發的國際合同智能審核機器人,由商務部和北京市商務局支持,在京交會北京日進行了全球首發。走出去智庫&合通機器人首席專家呂立山在活動期間,分別向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介紹了國際合同智能審核機器人的強大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