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門就聽到“歡迎光臨”的實體店時代即將成為過去。不用付錢,不用排隊,拿上東西就能走人,亞馬遜在去年年底公布了無需排隊結賬的食品零售店Amazon Go。當時亞馬遜稱暫時并不對外開放,僅供其員工使用。
一進門就聽到“歡迎光臨”的實體店時代即將成為過去。不用付錢,不用排隊,拿上東西就能走人,亞馬遜在去年年底公布了無需排隊結賬的食品零售店Amazon Go。當時亞馬遜稱暫時并不對外開放,僅供其員工使用。
就在消費者翹首企盼Amazon Go何時才能開門迎客時,《紐約時報》又報道稱,亞馬遜計劃開設雙層Amazon Go 商店,基本靠機器人來維持運轉。
多國外媒體稱,亞馬遜的Amazon Go是向連鎖超市發起的新一輪挑戰,沃爾瑪、塔吉特等巨頭將會面臨威脅,而亞馬遜此舉又將會重新定義零售業的游戲規則。
但是果真會如此嗎?
Amazon GO的核心技術是什么
這項科技是由三項技術實現:視覺識別、深度學習算法和傳感器融合,與汽車無人駕駛技術十分類似。
可能亞馬遜意識到電商模式并不能適用于一切商品,雖然電商可以幫助消費者實現動動手指就能完成購物的便利性,但依然有很多用戶喜歡到實體店購物。
去年12月,亞馬遜了發布了一段介紹旗下新的零售實體商店 Amazon Go 的推廣視頻,視頻中,在亞馬遜實體店購物只需三步:第一步,安裝亞馬遜APP,打開虛擬購物籃;第二步,走進商店,掃面二維碼;第三步,拿走任何喜歡的東西,然后直接離開。整個過程不需要排隊,也不用結賬,不需要用卡付款,也不需要有店員幫忙裝袋。當你完成了購物,感測器會自動通知系統,對你帶走的商品計價,隨后,亞馬遜將通過其賬號與用戶結賬,并提供發票。
但到目前為止,關于這家“未來化的”零售店,亞馬遜所提供的細節都非常少。所有的公開信息都來自亞馬遜官方網站的“問答”頁面。據介紹,零售店面積將達到1800平米,除了日用雜貨,還銷售一些現場制作快餐、面包店烘焙的零食和點心,奶酪和巧克力,以及烹飪的原料套餐“Amazon Meal Kit”,里面包含食材和原料,只需要30分鐘就可以做一頓兩人份美食。忙碌的上班族和學生族,直接到店里選購食物,不用排隊結賬和等待,大大節省時間。
在官方發布的視頻中,亞馬遜提到了他們的科技被命名為“拿了就走”(Just Walk Out),這項科技是由三項技術實現:視覺識別、深度學習算法和傳感器融合。亞馬遜稱其與汽車無人駕駛技術十分類似。
《今日美國》針對Amazon GO的技術環節進行了分析:
首先,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和攝像頭人像識別確定客戶身份;然后,通過攝像頭、壓力、紅外、體積傳感器感知客戶的購物過程,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商品或將商品放回貨架;最后,攝像頭和傳感器會自主感知客戶完成購物離開,并將所購商品計入客戶Amazon Go的賬單中并完成支付。
可以預想到,亞馬遜收集了這么多數據以后,未來很有可能會分析用戶偏好,然后調整相應的貨物位置和庫存。正如地圖導航可以根據實時路況選擇最優的行車路線,購物導航則是根據用戶的行為偏好設計最優的商品瀏覽路線,并實現全展廳的自動導航。
為何要建零售實體
在美國年產值高達8000億美元的食品飲料零售市場,亞馬遜的市場占有率為1%。
《經濟學人》預測,終有一天,實體購買體驗將會變得像線上購物一樣可以追蹤。未來的實體零售知道每一位消費者最近在網絡上搜索過什么商品,最常買的是什么。從你踏入實體店的那一刻起,它就知道你想要什么,可以將你領到商品面前,距離不超過30厘米。或許還會告訴你,“您最常買的啤酒,現在打八折”。
很酷吧?根據亞馬遜官方網站的介紹,在這方面,他們至少已經謀劃了五年。
但《福布斯》報道稱,不需要掏錢付款就能結賬的創意,從任何一個方面來看,都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了。Square的CEO Jack Dorsey 多年來一直在談,商家應該如何在消費者走進商店時,對顧客進行識別,并為他們準備好想要的東西,消除掉與收營員和交換錢款之間的麻煩。
事實上,自助付款在德國、荷蘭、新加坡、美國等發達國家早已經大規模使用。只不過這些超市提供的是自助付款機,購物者需要到這臺機器上通過手持掃描設備掃描條形碼,然后自己完成付款。
既算不得新鮮概念,也有生鮮業務──Amazon Fresh,亞馬遜為什么還要開設線下便利商店呢?
亞馬遜幾乎賣所有東西,圖書、大小家電、美妝個護、家居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品類,亞馬遜都能成為市場份額領先的零售商。
唯獨生鮮食品零售。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owen & Co.指出,目前全美食品和飲料市場仍是實體店的天下,電商能分到的市場份額只有4%。而在美國年產值高達8000億美元的食品飲料零售市場上,亞馬遜的市場占有率僅為1%。
雖然亞馬遜的Amazon Fresh從2007年開始發展,探索多年,如今業務覆蓋了包括倫敦在內的17個區域市場,但是,成效相比其它品類還是有很大差距。此類商品回購率高,客戶黏性大,還可以帶動其它商品消費,再加之亞馬遜多年以來搭建的倉儲系統,亞馬遜想要的是電商目前無法和實體店競爭的商品品類。
能否普及并顛覆零售業
破壞性技術的發展速度往往會超過用戶的需求增長速度。
在美國,實體雜貨店分布的范圍之廣令人驚嘆。據《芝加哥論壇報》的統計,在全美80%的消費者當中,距離他們住宅的2.5英里之內就有一家實體店。為了搶占市場,亞馬遜只能與這些實體店競爭。
那么,如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到Amazon Go店內購物,如何快速在全美拓展實體店恐怕才是Amazon Go的關鍵,畢竟在零售業深耕多年的沃爾瑪在全美也只有5500家實體店。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亞馬遜有至少三個線下實體超市概念,而且,亞馬遜的愿景是開張“超過 2000 家規模不等的超市和便利商店”。
要知道,實體零售的核心要素仍然是選址和其供應鏈的管理,自助購物只是工具罷了。如果Amazon Go要開在人流較大的街區,就意味著高額租金,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又決定著商品價格,價格高了,與其它實體零售商的競爭優勢就會減弱。
德國零售巨頭阿爾迪之所以能在本土打敗沃爾瑪,依托核心則是低價,成本效率更高。據畢馬威統計,阿爾迪的物品單價要比一般超市低20%-30%。1975年創始人卡爾在一次少見的公開露面中稱:“我們的業務發展基礎只有一個——最低的價格。”
對現在的零售業來說,面對亞馬遜帶來的“破壞式”創新,將會是一個艱難的挑戰。因為概念不難被復制,技術也不難被攻克,難就難在誰也無法預料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就像沃爾瑪雖然早就料到變化將至,也購買了IBM的人工智能技術,但也并未成功。
可以肯定的是,Amazon Go的店內布滿了智能化設備和系統,而這些設備的成本非常高。這就是為什么雖然成本高昂,亞馬遜仍不計代價投入。有分析稱,亞馬遜有資本有能力從零開始,重新定義零售業的游戲規則,這將是科技業的一大商機也是零售業又一波大淘汰的開始。
對于財大氣粗的亞馬遜來說,為了未來燒錢很值得,它早就嘗到了大數據的甜頭,非常清楚用戶購物習慣數據有多重要。
所以,這就不難解釋,Amazon Go用價格不菲的智能設備來銷售一些利潤低、單價低、運輸成本高又易腐的即食和生鮮商品,拿什么來獲利。
或許,亞馬遜并不想以此為增長點,而是鐵了心要擴展業務到零售業的各個細分市場?還有分析稱,Amazon Go最終是無法盈利的,可能亞馬遜要利用這套智能傳感設備搭配云計算、AI技術,出售或租用給其他零售商,以收取服務費。
雖然Amazon Go概念一出,讓消費者頗為興奮,希望亞馬遜還能在繼續顛覆傳統零售概念,用新創意和新模式為實體零售帶來新生命,但現在看來,仍需時日。
從傳統到電商,到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每一次業態變革都不會一蹉而就。亞馬遜的Amazon Go還未正式對外,整套機制如何工作仍缺乏細節。《福布斯》問道:Amazon Go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實際情況下,它是怎樣運轉的呢?商店里會有多少種貨物?如果商店沒有識別出來某個消費者呢?有人拿了太多東西該怎么辦?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困局》中提到過,破壞性技術的發展速度往往會超過用戶的需求增長速度。新零售時代也只是以技術創新為引領,要實現發展必然需要消費者需求推動,然而這個過程必然會相當漫長。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