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道費用,隨便假設利潤來建模型,用假設的數據建立出的模型,測算出來的數據也是沒有參考意義
發現在2019年寫過的亞馬遜利潤核算的問題,現在還有人剛看到。看到一個人評論:
如果不知道費用,隨便假設利潤來建模型,用假設的數據建立出的模型,測算出來的數據也是沒有參考意義
感覺可能每個人的思維模式是不同的,不過恰好也是一個機會,能幫助自己梳理這塊思路。
當年寫的文章:
關于亞馬遜利潤財務核算的方式
做亞馬遜的財務核算的問題相關思考(來自某賣家A分享的經驗)
當年其實梳理清楚這個財務核算以后,我自己感覺就是相當于每一個步驟,最終都通過財務數據來衡量,如果能夠真正的分析清楚每一個產品,每一部分的成本占比究竟是多少,那么其實對于后期的優化是很有幫助的。
所以,這個核算方式怎么樣過來的呢?
第一部分,首先研究平臺站內費用各項占比,通過下載日期范圍報告的交易&匯總報告,通過研究表格的對照關系,將每個板塊的占比分析出來,這部分的收入,其實就是亞馬遜的回款,通過匯總表的收入-支出,就可以算出來
可以看到在運營過程中,通過站內主要有這些板塊的費用
第二部分,亞馬遜運營平臺外支出,主要包含前期投入和運營中的投入兩部分
亞馬遜運營前期的投入,主要包含產品采購成本,和產品的頭程運費
FBA的模式,這兩部分的費用,其實都是前置的,先要將貨從工廠采購回來,再運到FBA倉庫,才能開始在上的一切活動
運營過程中投入的費用,比如包含,如果有一些FBM小包訂單,站外活動的手續費等
通過收入減去支出,就是通過亞馬遜運營可以賺取的利潤了。
那么,如果能夠通過分析一個月下來,這個賬號的各項部分費用占比,作為一個標準對照,這樣就能了解一個產品在行業中,各個板塊費用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通過過去數據,然后再建立一個模型,在旁邊增加最大值,最小值,也就知道能夠調整控制的區間
其實每個產品也好,每個站點去投入,都會有一個盈虧平衡點的概念。必須得要將訂單數量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獲得盈利,沒有前期的投入,肯定是會虧損的
(圖源:網絡)
在百度上隨便找了一張圖,方便理解,盈虧平衡點。
當收入只要大于固定的費用,那么就能跨越盈虧平衡點開始盈利。
上面的分析,其實也都是賬號內的,這里的賬號運營產生的毛利,還需要扣除房租、水電、管理成本等各種公司層面的固定費用開支。
那么可以怎么樣來提高銷售額呢?因為銷售額=客單價*客戶數量,其實就是能夠看到Listing流量越多,客單價越高,就能帶來更多銷售額了。
而如何提高利潤率呢?
因為利潤=銷售額-成本費用,其實弄清楚,每一項的成本開支是因為什么原因,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那么就能找到能夠控制成本的方法,從而提供利潤額。提升利潤率。
弄清楚這些底層邏輯了以后,可以怎么樣去梳理假設要去投入一個新產品,或者新站點,了解了各項成本了以后,究竟要怎么樣才會更劃算的呢?
比如說,像入駐歐洲市場、墨西哥市場,都會有VAT、RFC的要求,墨西哥市場如果沒有上傳RFC,那么就直接代扣代繳36%的稅金,也就是收到了136W的含稅價,能夠到手的就只有100W了。
而根據游戲規則,如果注冊了RFC,那么其中的20%企業所得稅為0,平臺的倉儲費廣告費海口抵扣稅金,也就是同樣的136W,首先就能收到136W的含稅價,再每個月的稅金到下個月再進行申報。
這個還需要將物流費用,以及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考慮進來。比如注冊了RFC,還有每個月申報稅金的費用,這部分本身就代扣代繳,根據游戲規則自己去繳納能夠比代扣代繳少了很多錢。那么再這樣的場景中,什么才是固定成本呢?
把這部分固定成本,和平臺運營的毛利潤去核算。毛利大于固定費用,就能盈利,就可以選擇墨西哥市場作為能夠發展的市場。
感覺今天這么用文字思考,還是有點混亂,明天直接核算下相關數據,驗證下自己的想法吧。不過今天已經比昨天思考的稍微清晰了一點,知道可以往哪個方向走了。
關于今天的思考,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