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初涉外貿的工廠對信譽證操作多有誤會。要么過于迷信,認為只要外商開立了信譽證就萬事大吉,對“不符點”沒有足夠的小心,遭到拒付才慌了神;要么反過來完整不相信信譽證——特殊是...
不少初涉外貿的工廠對信譽證操作多有誤會。要么過于迷信,認為只要外商開立了信譽證就萬事大吉,對“不符點”沒有足夠的小心,遭到拒付才慌了神;要么反過來完整不相信信譽證——特殊是吃過幾次不符點拒付的虧以后,死守“ ”的規(guī)程,結果失去了很多交易機遇。這兩種極端觀念都是由于不了解信譽證運作特征而導致的。一份“可靠”的信譽證,更基本的權衡準則有三個:知名大銀行開立、單證要求合理可行、無“軟條款”。
一、知名大銀行開立
知名大銀行開立,這一點對比好懂得:既然信譽證的原理就是“銀行做中間擔保人”,那么首先這個擔保人就要可靠。與國內銀行不同,國外的銀行很多都是私營的,范圍有大有小,其信譽度自然良莠不齊。知名的大銀行因為歷史悠長、講究信用,在信譽證操作上基本能做到公正合理,對買賣雙方的服務也對比周密。
一般說來,歐美等發(fā)達 的銀行信用較好,因為歐美 市場經濟體制健全,金融監(jiān)管也相對較為完美。在網上不難查找到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銀行名稱,可以直接以銀行名稱為重要字在Google中進行搜索,看看客戶的開證行是否在名單之列。
另外查證銀行信用還有一個小技巧,比如依據開證行所在 地域去查閱中國駐該國的大使館官方網站。網站上偶爾會介紹該國主要銀行。
信譽證開證行如此關鍵,因此,外貿中當與客戶協(xié)商采取信譽證結算時,通常都會預先聲明“信譽證應經由知名銀行開立”。不過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地域的客商,有時確切無法經由知名銀行開立信譽證的,為增進交易,實在不行的時候咱們也能接收雜牌小銀行的信譽證,條件是“經保兌(confirmed)”。
保兌的意思:是無名小銀行開立信譽證以后,由另一家可靠些的銀行再做擔保。這個“再擔保”的銀行就叫做保兌行(ConfirmingBank)。假如小銀行賴賬不實行其應盡義務,則保兌行須替它背黑鍋。保兌行通常由第三方知名銀行或者通知行(也就是咱們這邊的銀行)來擔負——實際操作中多半是通知行做保兌行。
當然,銀行做保兌是要收費的,通常由出口商承擔。這增長了交易成本,但至少解決了出口商不信賴進口商開證行的抵觸。要求保兌的,事先跟客戶聲明"信譽證須加具保兌""即可,無其它特殊操作。加具了保兌的信譽證,會有相應的"confirmed"條款。不過要注意,“保兌”指的是在單據無瑕疵而開證行不實行義務的情況下由保兌銀行承擔付款,是否傲保兌完整根據自己的衡量斷定。
二、單證要求合理可行
所謂“單證要求合理可行”,指的是信譽證中要求的單據,特殊是由第三方機構如商檢局、貨代等出具的單據,是否都能按時、按量取得。此外,信譽證對單據的往往過細到語句表述,碰到這類對詞句有特殊具體要求的單據,沒有十足把握的,更好提前訊問單據出具方咨詢。
三、識破"軟條款
“軟條款”是外貿的一個行話,泛指“陷阱條款”,本身沒有很周密的定義,辨認和界定“軟條款”需要積聚經驗。信譽證一經開出,就是賣方交貨、買方付款的根據和保障。信譽證的種類雖多,但實際操作中更穩(wěn)妥可行的就是“不可撤銷即期信譽證”。
而“軟條款”就是損壞這一基本的條款的,通過“軟條款”,買方可以耍手段使信譽證在某種水平上失去“不可撤銷”的性質或迫使賣方無法實行信譽證。買方惡意設置“軟條款”的用意,多半是轉嫁市場風險。我們知道,外貿交易周期長,市場變動也大,如果到時候行情不好,買方就利用軟條款損壞已經開立的信譽證,到達毀約或強迫賣方降價的目標。識破了軟條款,就要據理力爭,或采用變通手段,讓客戶撤消該條款。
當然,一些國際知名的大買家,在其信譽證中多見軟條款,其目標一則牽制出口商,二則便于自身管理。這些軟條款往往也是不容更改商量的“霸王條款”,其中的進退取舍,就靠各位自己思考。但只要涌現軟條款,都要格外謹嚴。
以上就是信譽證可靠性權衡三大準則,希望對您有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fā)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