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智庫觀察根據信通院數據,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與最高
走出去智庫觀察
根據信通院數據,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與最高水平相比,我國在多個關鍵指標上仍存在較大差距,存在有待補齊的短板,主要體現在核心技術和理念塑造、產業互聯網、國際化、人才和碳中和五個方面。
走出去智庫(CGGT)觀察到,雖然美國和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是美國政府傾向于以國家安全等為由打壓中國數字經濟企業。中美兩國在數字領域之間的對抗甚至“脫鉤”,將給兩國和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損失,這也導致中美數字經濟反而有差距拉大的趨勢。
中國在數字經濟方面與美國有哪些差距?今天,走出去智庫(CGGT)刊發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閆德利的文章,供關注中美在數字經濟領域競爭的讀者參閱。
要 點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前沿技術準備度指數,美國、瑞士和英國分居前三位,我國僅居25位。根據ICinsights數據(2021),全球前15名的半導體廠商中,美國有8家,中國僅有臺積電和聯發科2家,且均在臺灣省。
2、在數字經濟的大路上,美國是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腿跑”,我國則是“單腳跳”——消費互聯網一枝獨秀,產業互聯網剛剛起步。這使我們的旅程異常艱辛,亟須補上產業互聯網的短板。
3、美國公司天然是國際化公司,面向全球提供服務。美國企業平均有35.9% 的收入來自美國之外,其中科技行業國際收入占比最高,達55.86%。
4、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重要問題。目前,歐洲五大互聯網公司中已有2.5家實現碳中和。美國十大互聯網公司中,已有5家實現100%可再生能源。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閆德利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兼任三所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著有《數字經濟:開啟數字化轉型之路》,另有合著三本。
核心技術和理念塑造:歷史因素所致
數字技術起源于戰爭。“二戰”中,同盟國為滿足快速計算需要,在艾倫·圖靈(英)和馮·諾依曼(美)兩位先驅的指導下開始研發電子計算機。1943年,英國發明了第一臺可編程的電子計算機——巨人計算機(Colossus Computer),以破譯德軍密碼;同年,美國為完成火炮彈道運算,開始研制可編程的通用計算機ENIAC。三年后,該機器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宣布誕生。
英美是數字技術先行者,20世紀幾乎所有重要發明均誕生于兩國,例如電子計算機、晶體管、集成電路、阿帕網、微處理器、移動電話、PC和萬維網。如下表所示。攜上世紀之余威,美國至今仍引領著核心技術的發展方向。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前沿技術準備度指數,美國、瑞士和英國分居前三位,我國僅居25位。根據ICinsights數據(2021),全球前15名的半導體廠商中,美國有8家,中國僅有臺積電和聯發科2家,且均在臺灣省。我國是后發國家,數字技術創新已取得難能可貴的成績,跟跑加快、并跑增多、領跑涌現。但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和生產工藝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
表1 數字技術領域的重要發明
來源:騰訊研究院,2021年6月
與核心技術相關且類似的是理念塑造。重要的數字理念往往是由美國人或美國企業首先提出,例如:人工智能、共享經濟、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智慧城市和工業互聯網等。這些都是我國的重點工作。如下表所示。我國對世界理念的貢獻還較少,僅有“互聯網+”等少數幾個。
表2 美國首先提出的重要數字理念
來源:騰訊研究院,2021年6月
產業互聯網:亟須迎頭趕上的短板
在數字經濟的大路上,美國是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腿跑”,我國則是“單腳跳”——消費互聯網一枝獨秀,產業互聯網剛剛起步。這使我們的旅程異常艱辛,亟須補上產業互聯網的短板。
在北美15大互聯網公司中,Salesforce、Shopify、Square和Zoom四家屬于產業互聯網公司,微軟、Amazon、PayPal、Adobe和Intuit五家兼具產業互聯網屬性,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企業數量比較相當,如下表所示。產業互聯網的優勢更能體現在細分領域,在各垂直行業(如醫療、零售、物流、餐飲等)和業務領域(如HR、IT管理、財務、CRM、協同管理等)都能孕育出若干專業小巨頭,呈現出百花齊放、燦若星辰的市場格局。
表3 北美15大互聯網公司
來源:騰訊研究院,數據截至2021年6月2日
云計算是產業互聯網的基石,我國的云市場仍處于培育期。根據IDC數據,2020年我國公有云市場規模為194億美元,僅占全球的6.5%。軟件定義世界,SaaS引領未來。我國SaaS市場規模僅占全球的2%(IDC,2019)。相較于美國,我國SaaS“落后十年,十倍差距”。
國際化:我國多數互聯網公司的業務僅限大陸地區
美國公司天然是國際化公司,面向全球提供服務。美國企業平均有35.9% 的收入來自美國之外,其中科技行業國際收入占比最高,達55.86%(來源:Morningstar,2019年9月)。五大科技公司中,蘋果、Facebook和Alphabet三家的國際收入占比均超過一半,微軟接近一半,亞馬遜也有27%,如下圖所示。美國很多創業公司也是國際化公司,例如金融科技獨角獸Spoton成立僅有4年,但業務已拓展到墨西哥和波蘭兩國。
圖1 2020財年美國五大科技公司國際收入占比
備注:亞馬遜把收入分成北美、國際和AWS三個分部。因此,亞馬遜的國際收入未計入加拿大,也沒有計入AWS的國際部分。
我國多數互聯網公司主要服務華人市場,國際收入少到無須在財報中予以披露。在十大互聯網公司中,只有小米受益于中國制造,國際化業務取得了與美國巨頭相當的成績,2020年占比達到49.8%。其他9家中,只有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公布了國際收入情況,2020財年兩家公司國際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均為7%。
人才:移民撐起美國數字經濟半邊天
美國高等教育發達,是一個多元化的移民國家。移民更具冒險意識和創新精神,他們撐起了美國數字經濟的“半邊天”。根據Kpcb數據(2019),在美國市值最高的25家科技公司中,有15家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美國人創建或參與創建。雅虎、eBay、Google、Facebook、PayPal、Zoom、Uber、Snowflake、Palantir、Slack等眾多數字公司是由第一代移民創建(或聯合創建),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是第二代移民,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繼父是古巴移民。美國數字公司還聘請了眾多外國人擔任重要崗位,微軟、Alphabet、Adobe、IBM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裔,他們在印度出生并讀完本科。
華人也走向世界,在海外創立了眾多優秀互聯網公司。Sea是其中的佼佼者,是東南亞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創始人李小冬在國內接受高等教育,公司核心領導團隊以華人為主。Zoom、DoorDash、Upstart Holdings、Opendoor、Wish、YouTube、雅虎等美國著名互聯網公司都是由華人創建(聯合創建),如下表所示。
表4 華人在海外創立的部分互聯網公司
來源:騰訊研究院,數據截至2021年6月7日
我國也聘請了很多外國專家,他們為建設中國作出了貢獻。但我國互聯網公司中來自外籍的雇員數量還非常少,基本上是本土人才。與美國“國際市場、國際人才”不同,我國是“國內市場、國內人才”。在互聯網的人才競爭中,我國處于明顯劣勢。
碳中和:多家歐美數字科技公司已實現碳中和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巴黎協定》(2015)提出“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C之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C之內”。近年互聯網公司積極推進碳中和,大力倡導低碳減排,以加快實現該目標。
目前,歐洲五大互聯網公司中已有2.5家實現碳中和:Adyen和Zalando均在2019年;另外半家是Delivery Hero,其歐洲業務從2020年實現碳中和,并承諾2021年成為一家碳中和公司。美國十大互聯網公司中,已有5家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谷歌、蘋果、Netflix、Facebook和Intuit,另有4家把目標時間定在了2025年之前;已有6家實現碳中和——谷歌、微軟、Adobe、Intuit(全球運營)、Salesforce、Facebook(范圍1和2)。如下表所示。
表5 美國十大互聯網公司碳中和情況
來源:騰訊研究院,2021年6月
我國是全球第一排放大國,作出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莊嚴承諾。但目前來看,國民碳素養還有待提高,綠色環保理念尚未充分融入百姓的生活學習、企業的生產經營而成為一種習慣。人們過度消費、鋪張浪費的現象比較普遍,沒有哪家企業實現碳中和,甚至鮮有企業對碳足跡做出清晰統計。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