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襲擊使沙特關停了一半的石油生產,國際油價反應劇烈。周一(16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高開逾10%,隨后一度沖高至71.95美元/桶
周末的襲擊使沙特關停了一半的石油生產,國際油價反應劇烈。周一(16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高開逾10%,隨后一度沖高至71.95美元/桶,漲幅最高逼近20%;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也上漲超過11%,至每桶61.23美元。
(沙特境內遇襲石油設施所在地Abqaiq和Khurais)
今年以來,沙特境內石油設施曾先后遭遇也門胡塞武裝的襲擊,那么這次又是誰干的?
美國總統特朗普15日晚發推稱,美國“有理由相信,我們知道”誰應為沙特油田及石油加工設施遭襲事件負責,在襲擊造成嚴重后果后,美國已“依據查證結果來備戰”。
美國和伊朗真的要開戰了嗎?
1.沙特油氣“心臟”遭遇狠狠一擊
沙特當地時間9月14日凌晨4時許,10架“無人機”對沙特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即沙特阿美)位于該國東部重鎮達曼的石油設施發動了襲擊,并引發熊熊大火。雖然沙特阿美宣稱襲擊未造成人員傷亡且火情已得到控制,但外界分析普遍將此稱為是沙特石油設施遭遇到的史上最大規模襲擊,也是后果最為嚴重的一次。
剛剛在8月30日擢升為沙特能源大臣的阿卜杜阿齊茲·本·薩勒曼(Abdulaziz bin Salman)在襲擊發生后的次日發表緊急聲明,稱遇襲的兩處設施分別位于阿布蓋格(Abqaiq)和胡賴斯(Khurais),這兩處設施均已暫停生產作業。
彭博社援引能源行業咨詢公司IHS Markit董事會副主席羅杰·迪萬(Roger Diwan)的話表示,“阿布蓋格是(沙特)油氣生產體系的心臟,他們無疑對此進行了狠狠的一擊”。
眾所周知,沙特境內最大、最舉世聞名的油田是號稱“世界油田之王”的加瓦爾油田(Garwar),其產量在整個20世紀后半期平均占到沙特原油產量的55%-65%。那么為何這次遇襲的阿布蓋格被稱為“心臟”?它在沙特油氣生產體系中究竟占據了怎樣關鍵的位置?
法國石油研究院(IFP)的學者們曾提出石油勘探領域的“國際象棋模式”。根據這一模式劃分,勘探發現于1940年的超巨型油田——阿布蓋格油田,以其上乘的原油質量和油藏均勻性,長期被認為是沙特國內僅次于“國王”加瓦爾的“王后”。這個油田位于沙特阿美總部所在地西南方向60公里處,距加瓦爾油田舍德古姆產區(Shedgum)最近距離不足12公里,總面積約671平方公里,不到加瓦爾油田面積的四分之一。
雖然面積不大,但并不影響阿布蓋格成為沙特境內最為完美的油田:油柱厚、地下石灰巖結構孔隙度高、主要產油帶滲透性好。特別是該油田為沙特生產著大部分的超輕質油,其API比重為36度,意味著產出的是低粘度油,很容易轉換成最值錢的煉油產品,如車用汽油、航空煤油和柴油等。相比之下,沙特境內油田中的另一“王后”——薩法尼亞油田(Safaniya),油品API比重為27度,產品主要為船舶用燃料、殘油和瀝青等,且需配備特別煉油設施來加工這些重油。
然而,儲量、產量、質量……這些還不是賦予阿布蓋格如此關鍵地位的最核心因素。
2.阿布蓋格重要性超過霍爾木茲海峽
沙特境內各大超巨型油田的單井生產速度在開采之初曾達到每日4-8萬桶的創記錄水平,后隨著油田老化逐步下降,目前仍有相當數量單井維持在每日2000-5000桶的水平。但這些產出大量混雜著鹽水、溶解氣或伴生氣以及含硫雜質,尤其是高濃度、高毒性的硫化氫氣體。因此必須通過復雜工藝流程,將這些含有危險物質的原油從井口運輸到加工廠進行油氣分離等降壓、凈化處理。
位于阿布蓋格的油氣分離廠和穩定廠是沙特建造的首批加工設施,迄今仍是當地最大同類設施之一,具備約700萬桶/日的處理能力,幾乎處理著沙特生產的全部低粘度油和超低粘度油。加工處理后的清潔穩定的原油,或進入煉廠轉變成石油產品,或通過該國東部的拉斯坦努拉港(Ras Tanura)以及西部的延布港(Yanbu)裝船直接出口。至于分離出來的氣體,則會輸往沙特阿美旗下的精加工與分銷部門,供應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等當地工業企業使用,或以液化天然氣形式對外出口;分離出來的水,則往往回注油田內,與處理過的海水一道通過沙特阿美運行著的全球最大最復雜的注水系統,維持著地下油層的壓力。
這也就是為何我們看到沙特能源大臣的聲明中提到,襲擊事件不僅造成原油供應部分中斷,還有每天約20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供應量從市場上消失,直接導致乙烷和液化天然氣的產量削減50%。
由此可見,阿布蓋格在沙特運行和維持全球最大石油生產系統中扮演著牽一發動全身的中樞角色。曾任職于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鮑勃·麥克納利(Bob McNally)就在此次襲擊事件后發表評論稱,“雖然鮮有人知曉阿布蓋格究竟在哪里,但國安委的那段經歷讓我意識到確保那里石油設施的安全至關重要,特別是在‘9-11’恐襲發生后”。路透社能源專欄作者約翰·坎普(John Kemp)更認為,阿布蓋格對全球石油市場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霍爾木茲海峽。
3.破壞全球石油供應安全
認識到阿布蓋格重要性的不僅僅是政府官員和業界人士,恐怖組織等也盯上了這里。2006年,“基地”組織曾策劃實施對阿布蓋格石油生產設施發動自殺式襲擊,雖沒有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但仍引發國際油價波動,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瞬即跳漲2美元/桶。
據初步估計,這起襲擊導致沙特原油日產量接近腰斬,約有570萬桶/日的供應量被迫中斷。為穩定局面,沙特阿美總裁阿明·納賽爾于9月15日緊急通過該國通訊社發表聲明稱,公司方面正在全力以赴力爭盡快恢復生產,有關此次襲擊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等具體細節將在未來48小時內對外公布。
沙方承諾,部分供應量損失可通過現有庫存予以填補,不會對客戶造成太大影響。然而外界并不如沙特方面那么樂觀,最悲觀的預測認為阿布蓋格設施復產時間將至少為6個月。即便國際能源署(IEA)、美國能源部等先后表態認為市場上有“充足的商業庫存”,必要時可動用戰略儲備投放市場,仍有分析人士認為,襲擊事件在周末的充分發酵,或會在下周市場開盤后刺激油價上漲5-10美元/桶。果不其然。
沙特政府在聲明中強調,此次襲擊是近期針對地區油氣行業目標的一系列攻擊行動的延續,這些攻擊行動不僅僅是針對該國,而是試圖破壞全球石油供應安全,并將對全球經濟構成嚴重威脅。
更讓人擔憂的是,無論是2006年“基地”組織那次并不算成功的襲擊,還是本次造成較大破壞的“無人機”襲擊,都顯示出石油設施安全的脆弱性,以及暴露在地緣政治安全風險中的沙特似乎并無足夠能力維護這些設施的安全。
4.幕后黑手另有其人?
襲擊發生的當天,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宣布對事件負責,聲稱派遣10架“無人機”對沙特境內目標發動了迄今“最大規模襲擊”。CNN、路透、彭博等媒體紛紛跟進報道,《華爾街日報》還特別就胡塞武裝攻擊范圍擴大至波斯灣沿岸地區表達了擔憂。
此前,胡塞武裝曾在今年5月出動無人機,對沙特境內輸油管線沿途的兩座泵站發動襲擊,但這兩座泵站位于首都利雅得以西200公里以外地區,與胡塞武裝控制區的距離遠較此次遇襲的阿布蓋格為近。
今年8月,沙特謝拜油田(Shaybah)的煉油設施也遭到胡塞武裝的無人機襲擊,該油田位于魯卜哈利沙漠內,是該國唯一遠離東部產油核心區的巨型油田,外界對于當地設施被胡塞武裝攻擊范圍所覆蓋并未感到過多驚訝。
而在此次襲擊發生后,《華爾街日報》采訪多位專家后認為,這意味著胡塞武裝的攻擊半徑已擴至1450公里,阿拉伯半島(除阿曼和阿聯酋部分地區外)以及整個紅海沿岸地區均在其威脅之下。
(胡塞武裝攻擊半徑示意圖)
很快就有人提出疑問,胡塞武裝的攻擊范圍何以迅速提升?
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FDD)在今年5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提及,阿曼曾因與伊朗和也門之間的特殊歷史關系,在相當長時間內成為了伊朗向胡塞武裝輸送支持的主要通道,但在美國白宮持續施壓并直接加大了阿曼與也門間邊境管控力度后,胡塞武裝獲取伊朗武裝裝備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有人質疑此次襲擊的幕后黑手另有其人。
5.美伊再爆口水戰
9月14日晚,推特等社交媒體上開始出現大量圖片和視頻,稱有確鑿證據顯示當天凌晨襲擊阿布蓋格的“無人機”曾飛越科威特領空,這在隨后得到了科威特《輿論報(al-Rai)》等當地主流媒體的證實。也就是說,襲擊的發起方向并非是位于沙特南面的也門,而是北面的伊拉克。如若的確如此,那么襲擊的策劃實施者就不再是胡塞武裝,而極有可能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派駐在伊拉克境內的“圣城旅”。
推特上還出現了大量對比圖,稱通過發現于沙特境內的武器殘骸研判,攻擊沙特石油設施的并非無人機,而是伊朗于2015年首度展示的“蘇穆爾(Soumar)”巡航導彈。該款巡航導彈疑似仿制俄羅斯KH55型導彈,射程為700公里。
(沙特境內武器殘骸與蘇穆爾巡航導彈對比圖)
隨即,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推特上發文,將矛頭直接對準伊朗而非胡塞武裝,稱“德黑蘭是沙特近百次遇襲事件的幕后黑手,總統魯哈尼和外長扎里夫則通過虛假外交為該國的攻擊行為做掩飾”,似乎在暗示這是發生在海灣地區的“珍珠港”事件。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進一步宣稱應對伊朗動武作為報復。
對于美方的指責,伊朗外交部斷然否認,發言人阿巴斯·穆薩維(Abbas Musawi)稱這些指責言論是“無稽之談”。而來自軍方的伊朗宇航部隊指揮官阿米爾·阿里·哈吉扎德準將(Amir Ali Hajizadeh)則回擊稱,“所有人都知道,在伊朗周邊2000公里范圍內的所有美軍基地、航母等都在我們的導彈射程范圍內”。該國半官方的塔斯尼姆通訊社引用了軍方強硬言論,稱“伊朗始終做好了打一場‘全面戰爭’的準備”,但發文并未提及9月14日針對沙特石油設施的襲擊事件。
從目前掌握情況來看,此次針對阿布蓋格的襲擊,其策劃實施者身份仍需要更多證據和信息來進行研判。但耐人尋味的是,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Bijan Zanganeh)于9月14日當天對外表示,如果美國能夠解除對德黑蘭的石油工業制裁,該國將開足馬力全力生產。
毫無疑問,沙特石油設施遇襲將大概率推高國際油價,而在沙特原油供應減半且復產期限尚不可知的情況下,因遭受制裁而擁有富余產能的伊朗和委內瑞拉兩國成為了外界的“希望所在”。特別是中國、印度、日本等沙特原油進口大戶極有可能被迫進一步“忽略”美國的單邊制裁措施,轉向德黑蘭方面以滿足應急需求,這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美國制裁實際效果遭到削弱。同時,油價如若大幅攀升,原油出口量價齊升的局面有助于陷入嚴重經濟困境的伊朗彌補此前遭制裁的一系列損失,為其虛弱不堪的國內經濟贏得喘息之機。
6.白宮“支持沙特采取自衛行動”
相較于美伊兩國官方再度爆發的口水戰,CNN、路透等媒體保持了相對克制,各自頭條報道中迄今仍未將罪責推給伊朗。
我們可以發現,在沙特通訊社發表的一系列聲明、報道中并沒有哪怕一個詞語將矛頭指向伊朗。襲擊發生后至今,英國、阿聯酋、科威特、埃及、阿爾及利亞、約旦、巴基斯坦等11個國家和海灣合作委員會等組織相繼對事件予以譴責,但無一例外未提及襲擊實施方,亦未貿然指責伊朗為幕后黑手。甚至是美國駐沙特大使約翰·阿比扎伊德(John Abizaid),也僅僅是表達譴責,認為這起針對重要民用基礎設施的襲擊行為不可接受。
總的來看,無論是當事方的沙特,還是其他國家和組織均普遍意識到,在當前海灣地區緊張局勢持續升級的情況下,必須避免草率表態和倉促行動,防止“擦*走火”引發地區范圍內的直接軍事沖突。
另據沙特通訊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于9月14日致電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uhammad bin Salman),表示將與沙特合作,支持其國家安全和穩定。白宮在隨后發布的聲明中確認,特朗普“支持沙特采取自衛行動”。
除此以外,本次襲擊事件再次將一個問題擺到了人們面前:伊朗與也門胡塞武裝間的關系真的是鐵板一塊嗎?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除去雙方在宗教信仰上的不完全一致外,隨著地區形勢的演變發展,二者在利益訴求方面的差異也愈發明顯,而這在胡塞武裝內部已表現為立場的分裂。
美國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教授菲拉斯·馬克薩德(Firas Maksad)就認為,胡塞武裝內部有派別愿被伊朗方面利用,扮演其代理人,并承擔一些襲擊活動的策劃實施者罪名,換取外界對其軍事實力的畏懼,而事實上這些活動的幕后黑手另有其人。
同時,胡塞武裝內部也有一些人士對此感到擔憂,擔心會因襲擊活動規模的不斷擴大,最終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而招致沙特甚至美國等更為嚴酷的還擊報復。有人私下里坦承,“畢竟,是我們還要與沙特人共存在這片地區”。
作者:阿拉曼 來源:瞭望智庫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